点燃创新引擎,绽放新质之光。当前,辽沈大地处处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热潮,各地标杆企业依托自身禀赋优势,集聚力量推动科学技术创新,抢占竞争制高点,塑造发展新优势。辽宁省委网信办、东北新闻网推出系列报道《“新质”密码》,聚焦我省标杆企业向新求质的蓬勃脉动,记录新质生产力在辽宁加快形成的发展变化。
“植物工厂”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。在“植物工厂”里,一排排蔬菜苗郁郁葱葱、整齐有序,享受着日光,吸允着“营养”,散发着勃勃生机。近日,记者走进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——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看到了这里别样的“春天”。
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简称“秋实农科”)成立于2005年,总部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——沈阳新民市。近年来,该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,构建高效智能AI农业系统,让蔬菜过上“智慧生活”,让春耕跑出加速度。
“植物工厂”宛如一个大型实验室,记者戴上口罩、手套,穿上鞋套,经过风淋室的消毒净化才得以进入,随即映入眼帘的是如足球场般大小的一片翠绿,这里没有土壤,空气清新,环境整洁,科技感十足。
“我们采用水培种植方式,通过计算机进行高精度环境控制,由循环系统提供24小时不间断养分,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向工业流水线模式的转变。”秋实农科董事长栾冰和记者说,这座“植物工厂”占地足有5000平方米,但只需一人管控,蔬菜产量还比传统种植高很多。
“水培种植的关键是对植物成长环境和营养液的精准控制,”栾冰对记者说,“我们利用计算机智能化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,通过传感器实时反馈监测数据,调整营养液配比,24小时不间断为蔬菜提供所需养分,进而实现了全年连续生产。”
在科技的加持下,“植物工厂”的蔬菜不仅产量高,而且实现了质量可控、源头可溯。栾冰介绍道,“因为杜绝了外部尘源、病源的侵入,在蔬菜成长过程中也就无需使用农药,实现了无污染,这使得蔬菜更加绿色健康。”
俗话说,秧好一半禾,苗好七分收。为保障“植物工厂”里的蔬菜“赢在起跑线上”,厂区内设置了全封闭的人工光催芽室和愈合室,通过人工智能控制温、光、湿、气等参数,提高种子发芽率、成活率,确保种苗质量。
在催芽室,记者看到一粒粒种子在工作人员的精心“呵护”下呈现出盎然生机。“经过控光、控温、灭菌等多个程序,不到几天的功夫,这里就会有20多万粒种子长出新鲜的嫩芽。”栾冰一边说,一边带着记者走向更为神奇的愈合室,“所谓愈合,指的就是种苗的嫁接,我们根据预设参数实现自动加温、加湿和调控光照功能,同时结合手动调控来降低愈合风险,确保愈合快、成活率高。”
除了“植物工厂”,秋实农科在秧苗需求旺季,还面向菜农的实际的需求,利用日光温室,培育各类果蔬秧苗。“对于菜农而言,菜苗的优劣决定着收成的好坏,我们采用基质栽培技术,通过地面隔离的方式,避免土壤传染的病虫害和连作障碍,这样长成的秧苗品质优良。”栾冰表示,这些日光温室犹如一座“超级工厂”,每年可不间断批量育苗1亿株,产品辐射黑吉辽、京津冀、内蒙古等多个地区。
新民市是东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,也是立足农业现代化建设,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。
近年来,新民市不断挖掘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,持续赋能本地蔬菜种植业态,完善产业链条,秋实农科作为当地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发挥自身智慧农业高效稳产优势,形成从种苗到回购的“一条龙”产业链。
“我们与各地合作社结成联盟,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,帮助农户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减肥减药,生产标准化蔬菜,并在农产品成熟时进行集中回购,助力农民增收。”栾冰介绍,秋实在新民建有200亩左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交易中心,日交易量达1500吨。
“从工厂化育苗、标准化生产,到冷链物流、集中交易,这些年公司发展如此迅速,得益于新民市良好的发展环境,”栾冰颇有感触地说,“我在新民创业已经十年了,感受最多的就是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好。”
今年2月,新民市出台了新版“兴新英才计划”,加大对人才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,这为当地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。栾冰介绍,“目前,我们正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,重点开展设施蔬菜智能化栽培研究与应用,力争在栽培技术标准化、栽培管理轻简化和产品质量优质化等方面取得突破,进一步实现智慧种植的降本增效。”
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,以“植物工厂”为代表的智慧农业慢慢的变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。“秋实农科将逐步加强科学技术创新,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,打造标准化、精深化、市场化的蔬菜全产业链,助力地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。”展望未来,栾冰信心满满。